近日,我校農學院李興鋒教授課題組在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期刊上在線發表了題為Deletion of the gene encoding the magnesium chelatase I subunit resulted in a novel wheat leaf colour mutant的最新研究成果。2025屆博士畢業研究生亓斐為論文第一作者,李興鋒教授為論文通訊作者,我校為唯一通訊單位。
小麥黃葉突變體是研究作物葉綠素合成、葉綠體發育和光合作用機制的重要基礎材料。李興鋒教授團體長期從事遠緣雜交和小麥種質資源創新研究,在普通小麥和六倍體小黑麥復合雜交后代代中篩選到一份特殊的葉片黃化新種質SN388-2,遺傳分析和分子標記定位結果表明其黃化性狀受小麥7A和7D染色體上兩對隱性基因控制。基于圖位克隆和染色體結構變異檢測技術,發現小麥Y1-7A編碼的CHLI蛋白缺失導致SN388-2葉綠素合成受阻;CHLI蛋白屬于ATP活性的鎂螯合酶家族,亞細胞定位表明該CHLI蛋白在葉綠體上發揮作用;通過WGCNA分析挖掘了SN388-2葉綠素含量恢復相關6個關鍵的Hub基因。Y2-7D的候選基因有待后續研究驗證。
該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子課題、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子課題資助。
原文鏈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pbi.14589
編 輯:萬 千
審 核:賈 波